新闻 | 精准激励,组织突围——穆胜咨询2025激励设计原创大课成功发布
2025年4月17日至18日,由穆胜咨询主办的2025原创大课“激励设计:为真正的奋斗者分钱”在青岛成功发布。
在中国经济L型走势预期、数字时代的商业逻辑更迭、大型不确定事件袭来和新代际员工“整顿职场”的四重“叠加效应”下,中国企业的经营显然面临超级不确定性,“如何激活核心业务链条上的奋斗者”成为他们最大的生存筹码之一。这个焦点话题吸引了中建一局、伊利、新希望、知乎等数十家明星企业共赴青岛,参与这场理论与实践前沿的深度研讨。
本次课程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直击痛点、即学即用”的激励设计方法论,帮助企业让真正的奋斗者脱颖而出、让价值创造者获得应有的回报、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并且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中获得更多生存筹码。
课程伊始,穆胜博士就用一系列“直击人心”的数据指出传统组织结构导致了企业20%-55%的人员编制或人工成本浪费。他认为,造成这类浪费的原因有二:一是组织设计相对僵化,前中后台割裂,都不对经营结果负责;二是激励机制的陈旧,固定发放的薪酬让员工陷入划水模式,没有动力创造价值。基于穆胜咨询原创指标“激励真实指数”呈现的数据现状,上述问题无所遁形,引人深思。紧接着,穆胜博士又抛出原创“剧本杀”案例,呈现了企业现实中的激励困境和改革难题,让参会学员进一步沉浸式体验了这个难解的困局。
穆胜博士指出,在激励机制的变革上,所有企业几乎都希望走向“市场化激励”,即完全基于员工创造的“经营价值”来发放薪酬,但这种激励机制需要若干的条件,并非适合所有的企业。其实,相对这种激进疗法,企业做好职级体系,明确职级晋升,或做好绩效考核,发放公平薪酬,采用这类保守疗法,也是一种突围的方式。
课程的第一天围绕“保守疗法”展开。通过穆胜咨询清晰的方法论框架,传统激励机制的激励载体、激励对象和激励标尺三大核心要素被一一拆解。穆胜博士的讲授既梳理了结构,也点出了问题,更给出了方法。一大堆来自咨询案例的干货模板,让学员大呼“此行不虚”,甚至认为“可以直接套用了”。
课程第二天则开始推进到“激进疗法”。穆胜博士重点讲解了穆胜咨询原创的“PIM矩阵(皮姆矩阵)”,他强调,这一模型不仅是一个结构模型,更是一个数据模型,跟投比、杠杆率、人力资源资本化率、人效基线等核心参数的设定,决定了企业市场化激励机制的基本面。穆胜博士披露,自己带领团队经过十数年的深耕,对每个参数的范围已经有了相对精准的锚定,结合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相对精准地设置数据刻度。
基于PIM矩阵的框架,穆胜博士讲述了企业打造市场化激励需要完成的几类变革,并一一给出了模型方法,而在每个方法背后,又给出了若干实战片段,这更让方法变得鲜活,让学员能够自我带入,发现实践的前景。
课程最后环节,在一个系列案例中,穆胜博士呈现了某企业四次激励机制变革的尝试。在他的耐心辅导下,学员们开始运用PIM矩阵,对四次变革的方案进行精确诊断,不仅发现了问题,还能迅速给出调整方案,更能穿越方案的表象,发现方案设计者的动机和谬误。课程结束之时,学员们纷纷感叹自己的激励设计思路已经被系统升级了。
两天的课程里,穆胜咨询以“理论框架+矩阵工具+案例演绎”的赋能模式,带领与会企业完成了从认知觉醒到方案设计的闭环。其中的三点让人印象深刻:
一是由于原创模型框架简洁有力,学员们得以从全新的视角看待激励,自然看到了深度问题,也发现了优化空间。
二是本次课程中的案例均来自穆胜咨询亲身经历过的超大型咨询项目,经过脱敏脱密提炼而来,引发了极大共鸣,深化了学习效果。由于过于真实,场景感拉满,让不少学员直呼“这不就是我们吗?”
三是在课堂上下的交流中,不少学员也分享了自己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并共同商议破局之道,这让课程直接链接到了实践。显然,此次课程对学员而言不仅是方法论的学习和输入,更是不同行业不同创新实践的交流碰撞。
穆胜博士在课程最后的一句话可以作为两天内容的精彩总结——“增效大于降本,降本的目的是为了增效。与其被动降本,不如主动‘向激励要人效’,用科学设计激活奋斗者潜能,让人才投入转化为真金白银的业绩增量。”
当粗放增长红利终结,科学激励设计已成为企业存亡的核心战役。这场集结顶尖企业决策者的思想盛宴,以“学术深度×实战锐度”的独特价值,为企业提供从认知升级到动作落地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组织管理领域的领航者,穆胜咨询始终以“用专业定义管理”为使命,不仅为参课企业注入逆势突围的破局动能,更以持续迭代的方法论体系,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阶迈入“精准激励、组织突围,向人效要未来”的新纪元。